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谁说咱们的农业不如外国?揭秘中国十大农业科技!

    信息发布者:沈阳市村网通
    2018-10-04 13:17:05   转载

    关于其他国家的农业高科技,我们说过了不少,例如美国、德国、以色列等。那么你对我国的高科技又有多少了解呢?


    水稻杂交技术



    一直以来,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在世界上都是遥遥领先,今年也不例外。“海水稻”“超级杂交水稻”“巨型稻”,每一种水稻的试种都取得了成功,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6月,袁隆平团队在迪拜沙漠中种出了水稻,而且亩产超500公斤。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成功种植水稻,这一消息震惊了学术界,大家均为其竖起大拇指,不愧为“杂交水稻之父”。


    9月,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超级杂交水稻个旧示范基地”创下百亩片平均亩产水稻1152.3公斤的纪录,再创新高。

     

    中国水稻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实在让人赞叹不已!在未来,我国的水稻杂交技术还会有哪些突破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农用植保无人机



    那种天上飞的飞机能撒农药!这样的感叹已经变得不足为奇。农用植保无人机已经从无人问津,成了农资市场上的新常客。

     

    目前植保无人机普及率最高的省份自治区分别是黑龙江、新疆、江苏三个地区。其中,黑龙江地区作业面积排名第一,达到了2702万亩次,全国占比27%;新疆地区作业698万亩次,排名第二,占比6.9%;江苏地区作业667万亩次,排名第三,占比6.6%。

     

    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不同规格的无人机满足了各种种植户的需要。将来,农用植保无人机的使用必将越来越广,这种飞在天上的高科技,已经成功地降落在田间地头。


    植物工厂



    把农作物种在墙上和架子上,这是大多数人对植物工厂的第一印象。这种用营养液代替土壤,用LED光源代替阳光的种植方式,可以保障像生产工业产品一样,随时随地,按照客户要求种植农作物。

     

    7月,新疆乌鲁木齐一座4000平方米的量产植物工厂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即将投入使用。届时,预计每天将有1.5吨的免洗蔬菜投放乌鲁木齐市场。

     

    同时,植物工厂也是未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好办法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植物工厂产生了直观认识,并产生了浓厚兴趣,相信它在我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重型拖拉机



    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是今年农业发展的一大目标。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政策支持,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激励、调控和支持下,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市场对高水平拖拉机需求数量在不断增加。

     

    6月,江苏悦达智能农装重磅发布的悦达黄海金马200-260系列重型拖拉机,是悦达智能农装自主研发的全新系列产品,标志着江苏悦达正式进入了重型拖拉机的研发和生产领域。

     

    不知不觉间,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已由千百年来以人力畜力为主转到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重型农机的应用,将成为所有新农人的期盼。


    农业大数据



    现如今,互联网农业仍然热度不减。依靠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将汇聚和农业产业有关的各种数据和信息。

     

    如农业农村部 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农兽药基础数据平台、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平台等,以及由杭州种可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数字化管理服务,可以实现品种试验示范的实时数据采集和对比分析,足不出户便可以实现试种管理,完成品种定位工作。

     

    农业大数据会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随着农业大数据的积累、存储和应用的发展,会发现新的农业服务机会,会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观念、新的视角!由此可见农业大数据,在未来确实会改变传统农业的形势,“大数据+农业”或将重新定义农业。


    智能温室大棚



    智能温室大棚在全国各地被广泛建立,这种造价很高的温室大棚最让人喜爱的一点,就是它能自动感测温室内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并告知种植者该浇多少水,施多少肥,温度应该调节多少,真是一位知冷知热的贴心管家。

     

    国家为了鼓励智能温室的建设,特别出台了一系列的补助政策,可见智能大棚的未来是一片光明。


    太空育种



    由河南省核农学重点实验室培育的“豫丰11”和“郑品麦24”两个小麦品种于近期分别通过了国家审定和河南省审定。与普通小麦不同的是,这两个品种的父本来源均是通过航天诱变技术培育而来的。


    基因编辑



    今年基因研究在农业和养殖业方面大放异彩。基因编排可以让动植物远离疾病,保障了老百姓的餐桌安全。

     

    7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系统解析了北京鸭在品种改良过程的基因组变异机制,成功定位了羽色和体格大小这两个关键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这项研究为畜禽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员团队创制了无转基因抗棉花黄萎病突变体,为培育棉花抗黄萎病品种提供了育种材料。黄萎病号称棉花“癌症”。多年来,常规育种技术一直未取得突破。基因组编辑技术为棉花黄萎病防治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现在,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它还会起到更大作用。


    农业机器人



    人工智能成了人人关注的焦点,农业机器人一下子在网络媒体上火了起来,耕地机器人、施肥机器人、喷药机器人、采摘机器人,甚至有人猜想,利用农业机器人,可以造就“无人农场”。

     

    8月,由南京研究院研发出的全国首个“水产机器人”在第三届南京国际智慧农业博览会亮相。今年,南京人将能吃到“机器人”养殖的水产品。

     

    这些机器人的灵敏度、可操作性还有待加强,但仍然取得了很大进步。


    农业AI识别技术



    随着大家对“刷脸”一词的了解,这种人脸识别技术迅速被社会所熟知,没想到的是,它竟然也可以被用到农业种植上来。

     

    8月,阿里云农事系统,只需要扫描“二维码身份证”,便可监控每个甜瓜的生长周期,实时掌握作物浇水、施肥、成熟度情况。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农产品从播种、生长到采摘、运输的全过程掌控,保证品质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种植成本。

     

    现在农业AI识别技术还没有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但已经成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